■ 張萌
近日,一檔社交觀察類真人秀綜藝《春日遲遲再出發(fā)》引發(fā)一個熱議話題:感情中的自卑感。節(jié)目以紀實的方式講述七位已經(jīng)離婚的單身男女,鼓起勇氣直面過去的遺憾和傷疤,在旅途中相互陪伴與治愈的故事。
關(guān)系中的自卑心理
第一位講述者林承緯的故事讓觀眾唏噓不已。他是一位設(shè)計師,與妻子從美好的初戀步入婚姻,同甘共苦17年,但十幾年的感情沒能抵得過新鮮感。妻子選擇了從別人身上找回戀愛的感覺,讓原本和睦的三口之家最終走向破碎。林承緯把名下的資產(chǎn)都留給了妻子和孩子,選擇凈身出戶,與過去這段失敗婚姻做了了斷。
在節(jié)目中,林承緯坦言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自卑,在很多層面都很自卑,在面對覺得還不錯的對象時,覺得對方一定有很多追求者,自己只是其中一個,一定不會是她青睞的對象。
他說:“我年輕時因為太窮,其實也沒有辦法想象有任何人想要跟我在一起,除了前妻以外?!彼X得自己的前妻很好,時常想自己怎么會配得上這樣的人,覺得自己不夠格,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設(shè)計師,她值得更好的人,他對待感情總是這樣小心翼翼。
另一位女嘉賓劉力綺也坦言,自己曾在感情中有過自卑。劉力綺是一位大學(xué)老師,有著體面的工作,生活一直很平靜。但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婚姻中一直有第三者。
在她坐月子期間,她發(fā)現(xiàn)前夫出軌,后來她才知道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軌。前夫的背叛一度讓她產(chǎn)后抑郁,當時因為孩子小,她選擇了隱忍。前夫還是觸到了她的底線,她最終選擇了離婚。
劉力綺說,自己從小到大都很自卑,這段婚姻更加深了她的自卑。讓她無法忍受的是,她生完孩子后,前夫和他家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怎么這個孩子長得像媽媽?!焙⒆酉駤寢屧僬2贿^,前夫卻借此刺激打壓她。“所以我的自卑其實是很容易被別人作為一個弱點去抨擊的?!?/p>
一個有自卑感的人,遇到婚姻矛盾時,很大程度上會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以此來維系婚姻的存在,只是這種于事無補的行為,只會放縱對方對你的傷害,讓你變得越發(fā)敏感自卑。而這份自卑也會讓婚姻缺乏安全感,逐漸喪失它原有的秩序,步入一種不健康的相處模式。
比起“避短”,“揚長”更重要
在討論這個話題時,觀察員傅首爾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談起自卑,比起“避短”,更重要的是“揚長”。
傅首爾說,戰(zhàn)勝自卑首先要懂得欣賞自己,當你看到這么多優(yōu)秀的人也在自卑,你就該知道,自卑和一個人有多少不足沒關(guān)系。它和你到底有多在乎這些缺點有關(guān)。很幸運我們還有很多“閃光點”可以與之抗衡,所以唯一的答案是,從今天開始,學(xué)會欣賞自己。
“你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你要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滿自己的優(yōu)點,你要相信你能發(fā)現(xiàn)的,別人也能發(fā)現(xiàn)。記住這些閃光點,無論是去面試、去工作、去交朋友、去戀愛,你記住的是什么,展現(xiàn)的就是什么,不要輸給心理暗示?!?/p>
在她看來,自卑最好的結(jié)果,不是消除自卑。因為無論人多么努力,不足之處永遠都在。最好的結(jié)果是,我們?nèi)耘紶枙员?,但它已?jīng)不能把我怎么樣了。
自我價值感高的人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懂得愛護自己、尊重自己。
與自己和解,活出幸福感
個體心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書中提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xiàn)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彼?,自卑本身并不是病態(tài),我們需要做的是調(diào)整心態(tài)去面對自己,學(xué)會欣賞自己,并與自己和解。你想要獲得來自對方的無條件接納,首先自己要做到能接納自己。自我接納有兩個方向。
1.反向:觀察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很多自卑的人,心里都住著一個批評家,內(nèi)心總有一個聲音在評論自己。我們首先可以分析一下這些聲音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以偏概全?其次要把這些聲音變成一種來自他人的聲音,而不是你自己的聲音,這時你和這評論就拉開了距離,而不是時刻籠罩其下,無條件地去接受這些批評,使它成為你對自己認同的一部分。
這個距離會讓你進入一個心理學(xué)上的認知解離,當這些聲音再出現(xiàn)時,你就會有一個和過去不同的態(tài)度,你不一定再去認同它,也就不會產(chǎn)生自我攻擊和自我懷疑。
2.正向:嘗試去接納肯定自己在當下的主觀體驗。
自卑就是不接受自己,在生活中,如果你有意識地接納和肯定自己當下的體驗和想法,隨著訓(xùn)練的增加,對自己的接納就會越來越多。用這樣的體驗置換掉自卑的體驗,自卑就被一點點消解。
通常一個人自我接納度越高,在親密關(guān)系中就不太容易自卑。越不自卑的人越有配得感,這樣的人不會輕易被委屈感和犧牲感困擾,也不會隨便敷衍自己,倘若我們不敷衍自己,別人自然不會敷衍我們,也就越能夠活出喜悅、自在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