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生活百科 >> 情感課堂

過度付出,是任勞任怨還是情感勒索?

發(fā)布時間:2022-05-30 來源:中國婦女報 閱讀:578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 趙宇芳

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會讓自己與對方的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

放低自己,成全別人

欣月是別人眼里的賢妻良母。她平時工作很忙,常常加班到很晚,但即使這樣,她也一定會早早起床,為家人準(zhǔn)備豐盛的早餐。

“五一”假期,欣月本想帶全家人去云南旅游,但老公有回家看父母的愿望,她就放下自己的計劃,陪老公回了農(nóng)村老家。這樣的事數(shù)不勝數(shù)。每次當(dāng)她自己的需求與別人的需求有沖突時,她總是壓下自己的愿望去滿足別人。

當(dāng)然,欣月不是圣人,她對于自己的付出與犧牲其實有很多委屈,尤其是在她想讓老公做出讓步,照顧她感受,而老公卻熟視無睹時,她就會非常憤怒,她會對著老公喊:“平時我對你那么好,付出那么多,你怎么能這樣對我?”

無獨有偶,40歲的劉燁是人們眼里的好好先生。他既會掙錢,又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在家他對妻兒關(guān)懷備至,同時,還要照顧小舅子的工作,關(guān)照丈母娘的身體。他是妻兒的情緒梳理機,朋友親戚的“號碼百事通”。

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樣有多累。

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內(nèi)心總是懷著一份說不出的心虛感,一種始終無法償還徹底的責(zé)任感,一種沒有理由的愧疚感。這些感覺時時纏繞著他們,就像一條無形的鞭子,逼迫著他們壓抑、犧牲自己,去滿足別人。這樣的心理與行為,我們稱之為過度付出。

如何判斷過度付出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不是過度付出?

1.你付出是不是別人提出的請求。 一般來說,健康的付出是一種別人明確表達需求后,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的行為。過度付出則是從自己出發(fā),認為自己應(yīng)該做,或自認為對方有需要而主動做出的行為,而且這種付出已超過了自己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圍。比如,欣月早起準(zhǔn)備早餐,家人其實并沒要求她不管多累都要做早餐,她卻認為自己應(yīng)該那樣做。

2.你能否承受自己的付出被拒絕。 一般來說,付出被拒絕是一件經(jīng)常會發(fā)生的事。健康的付出以尊重對方的意愿為前提,這種尊重不僅包括理解對方目前的需要,也包括對方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比如,你覺得榴蓮好吃,就一定要讓別人也吃。當(dāng)別人拒絕后,你覺得很受傷,這時,你的行為就是過度付出。

3.你是否享受付出本身。

健康付出的人對于自己做的事是心甘情愿的,他們并不熱切地期待別人的回報,因為付出行為本身就已經(jīng)讓他們感到滿足。而過度付出的人期待他的付出是有回報的,而且往往要求隱性的、高額的回報。如,一個用全部心力照顧家的妻子,也許她不要物質(zhì)的回報,但她卻希望丈夫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她身上。如若丈夫做不到,妻子就會感到莫大的委屈。

如果你的行為滿足以上幾個條件,基本可以肯定是一個過度付出的人。

付出沒錯,但要有度

接受付出的一方會對這種付出心懷感恩嗎?答案是No!當(dāng)一個人在關(guān)系中總是過度付出時,其實有一種對對方的不信任,不信任對方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對方不明說,但他們確實會感受到不舒服。那么,哪些人喜歡過度付出?

1.自我價值感低的人。

很多過度付出的人內(nèi)心是貶低自己的,他們認為自己不重要,而別人才是重要的。當(dāng)他們滿足別人的“需求”時,會產(chǎn)生一種“我是有用的,我是有價值的”感覺。他們企圖借此來獲得贊揚與肯定,以緩解自己沒有價值的焦慮。

2.希望獲得更多控制權(quán)的人。

我們文化中高度贊美任勞任怨的人,認為這樣的人是值得尊敬肯定的。所以當(dāng)一個人在關(guān)系里總是處于付出時,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控制對方,進行情感勒索:“我為你付出那么多,你難道不應(yīng)該聽我的嗎?”Ta挑剔那些Ta認為付出不夠的人,指責(zé)他們不如自己用心,由此來獲得自己在關(guān)系里的控制權(quán)。

那么,如何覺察這種破壞關(guān)系、委屈自己、傷害別人的行為呢?當(dāng)你忍不住想要為別人做點什么的時候,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我得不到想要的回報,對方也不會為此感激我,我還愿意這樣做嗎?如果對方拒絕了我的付出,我會感到受傷嗎?我這么做真的是為了對方好嗎?還是想獲得自我價值感的滿足?

如果答案是否定,那就請停下來,付出沒有錯,但要有度。當(dāng)一個人不委屈自己時,也會放下對別人的苛求。給自己休息的時間,也給別人付出的機會。任何關(guān)系的長久之道,在于平衡。

(作者系心理咨詢師)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