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徐陽晨
“未成年人法律法規(guī)是維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依據(jù),是預防和打擊侵害未成年人行為的最有力武器!”
“強制報告、入職查詢、兒童監(jiān)護責任等規(guī)則要落實、落實再落實,讓法律制度長出牙齒?!?/p>
……
近十年來,一次次專家代表的建言立策,一項項關注弱勢未成年人群體機制的啟動,彰顯出我國在兒童權益保護工作中堅定如磐的信心和決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兒童權益保護工作,從未成年人保護立法的深耕細作到相關工作機制的持續(xù)完善,面對兒童事務治理的突出問題,國家從立法、執(zhí)法、司法等各個層面,給予了充分有力的回應,鐫刻出未成年人保護事業(yè)發(fā)展深深的法治烙印。
以愛為根 以法為則密織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網(wǎng)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培養(yǎng)好少年兒童是一項戰(zhàn)略任務,事關長遠。”推進未成年人保護,首先需要完善法律法規(guī)政策作為支撐。
未成年人保護不是“單打獨斗”,其“綜合性”治理日益凸顯。2020年10月,未成年人保護法通過大修,明確“家庭保護”的首要位置,增設“政府保護”“網(wǎng)絡保護”專章,聚焦當下未成年人面臨的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不力、校園霸凌、性侵和網(wǎng)絡成癮等難點痛點,以愛為根,以法為則,全力關注與未成年人成長各階段、各環(huán)節(jié)密切相關的影響因素。
在湖南,因隱瞞某小學教師強奸、猥褻學生案件,涉事學校負責人以涉嫌瀆職犯罪被提起公訴;在浙江余姚,王某在某中學入職查詢時被發(fā)現(xiàn)猥褻前科,不予錄用;在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強制報告App上線,以智能平臺撐起未成年人保護新支點……
隨著民法典的出臺,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十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的通過和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亮相……具有中國特色的兒童保護法律法規(guī)體系逐步形成,兒童生存發(fā)展的權利進一步得到法治保障。
“密織兒童權益保護網(wǎng)絡的關鍵在于將‘兒童優(yōu)先理念、國家責任理念’貫穿于立法精神,務實踐行‘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對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和情感需求狀況給予更多可感可觸的關注?!敝袊ù髮W訴訟法學研究院教授王貞會認為,這正是合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wǎng)絡、政府和司法”未成年人六大保護格局的要義所在。
未成年人保護,更需直面網(wǎng)絡時代新場景。
擅自收集、存儲兒童個人信息,且向具有相關瀏覽喜好的用戶推送含有兒童個人信息的短視頻,是對其個人信息安全的極大侵害。針對國內某知名短視頻公司的侵權行為,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民檢察院提起未成年人網(wǎng)絡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向社會傳遞出“決不允許也決不放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問題”的強烈信號。
機制為先 保駕護航 成就中國少年司法保護之路
“祖國的花朵,離不開法治的陽光雨露。少年法庭辦公室是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專門機構,也是最高人民法院為我們少年兒童搭建的‘避風港’?!薄耙苑ㄖ?,守護少年的你,這是我們肩上最美的勛章?!弊罡叻ㄅc小音樂人宋小睿的一輪隔空“點贊”,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生動體現(xiàn)了“民之所盼,法之所應”的堅定立場和執(zhí)著精神。
近年來,未成年人權益綜合保護機構與機制持續(xù)發(fā)展、優(yōu)化。2021年,國務院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審議未成年人保護重大事項,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中樞機制”,從高效聯(lián)動到精準定位, 助推未成年人執(zhí)法司法工作行穩(wěn)致遠。
相關部門先后設立了獨立的未成年人工作機構,如全國四級檢察院設立未檢獨立機構或未檢檢察官辦案組,實行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統(tǒng)一集中辦理;最高法成立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及巡回審判點,加強少年審判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業(yè)務指導;全國公安機關推廣建設“少年警?!薄吧倌昃癄I”,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民政部成立兒童福利司,密織困境兒童兜底保護網(wǎng)。
在寧波鄞州區(qū)未檢團隊設立的“一站式”詢問場所內,被實施猥褻的女童小朵因緊張、焦慮、恐懼,遲遲不愿開口,未檢人員通過沙盤治療、音樂放松等方式進行心理干預,與小朵建立親密關系,最終借助卡通玩偶,小朵詳細還原了案件真實情況。詢問結束后,小朵被安排接受了專業(yè)心理治療,逐漸恢復到良好的狀態(tài)。
各地未成年人“一站式”綜合司法保護平臺的紛紛落地,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司法實踐中,反復詢問給受害兒童帶來的“二次傷害”,以案件詢問、身體檢查、心理輔導、照護救濟等工作構筑一體化保護機制,用心呵護一朵朵“小花”。
回首十年間,中國少年司法進步的足跡清晰可見,法治之燈長明,人性光輝更為閃耀,驅散著未成年人前行的漫漫迷霧,讓青春在陽光下綻放。
“相較于過去單一的依賴刑事訴訟保護未成年人的途徑,現(xiàn)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綜合司法手段的運用,實現(xiàn)了從個案辦理轉化為全程守護,從關注涉訴未成年人延伸至家庭、學校、社會、網(wǎng)絡等方面,推動營造尊重未成年人、保護未成年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北本煼洞髮W教授、未成年人檢察研究中心主任宋英輝說。
王貞會表示,“法律適度干預、細化法律責任、加重政府責任、強化綜合治理、創(chuàng)新特色保護機制”等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理念逐漸轉變?yōu)橄到y(tǒng)、必然、科學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對兒童權益保護的長效機制。
未成年人保護司法執(zhí)法領域取得諸多標志性成就
“感謝黨,感謝國家,感謝所有公安干警。”尋子24年的郭剛堂通過公安機關的“團圓”行動,終于與孩子相見,千言萬語匯成連連謝意。
近年來,我國在兒童權益保護工作中的重大成就之一是打擊兒童拐賣犯罪力度之大、成果之豐碩前所未有。據(jù)公安部統(tǒng)計,2011年至2020年全國共破獲拐賣兒童案件1.2萬余起。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fā)布平臺自2016年建成以來,五年內成功找回4858名兒童,找回率達98.5%。
以DNA比對技術和“團圓”系統(tǒng)為秘鑰,公安機關匯聚科技力量、人民力量、法治力量,點燃了一個個破碎家庭新生的希望,為打擊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提供了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和制度典范。
一直以來,司法機關始終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在加大打擊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力度的同時,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愈加溫暖有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可及性更高。
庭后送一程,關愛無限期。人民法院在發(fā)揮少年法庭專業(yè)作用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發(fā)展了寓教于審、圓桌審判、社會調查、犯罪記錄封存、心理疏導、回訪幫教等一系列適合未成年人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審判制度和工作機制,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可親可敬的“法官媽媽”。
人民檢察院認真落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別程序,依法懲戒和精準幫教涉罪未成年人,同時積極為未成年人提供綜合司法保護。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得到法律機構援助共計120497人次,比2010年增加32967人次,增長37.7%。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面對的是一類特殊群體,我們在司法態(tài)度上要轉變強制,滲透溫度,弱化懲戒,凸顯教育,通過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將社會力量融入未成年人綜合性司法保護,輻射未成年人家庭,才能從源頭根治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王貞會說。
生而不養(yǎng),養(yǎng)而不教。長期以來,家庭監(jiān)護缺失和監(jiān)護不當問題是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痛點、難點?!蛾P于依法處理監(jiān)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等對未成年人監(jiān)護制度做出更加完善的規(guī)定,明確列舉監(jiān)護禁止行為,細化撤銷監(jiān)護人資格、條件及訴訟程序。
2015年,邵某毆打性侵了不滿10歲的女兒小玲,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江蘇徐州市銅山區(qū)民政局即向法院提起撤銷小玲父母監(jiān)護人資格的申請,并申請法院為小玲指定合適監(jiān)護人。作為全國首例父母被撤銷監(jiān)護權案的判決,辦案人員回憶,“受理這個案件之初,我們走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p>
從立案到審結,不足一個月時間徹底改變了一個女童的命運,以此案開先河,打破了撤銷監(jiān)護制度長期僵化停滯的狀態(tài),各地司法實踐紛紛破冰。2020年,檢察機關結合辦案共對監(jiān)護侵害、監(jiān)護缺失行為支持起訴311件,經法院判決撤銷或變更監(jiān)護權261件,發(fā)出檢察建議202件。
“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咐,言猶在耳。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治護航;未成年人的平安前行,靠的是法治守衛(wèi)。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自覺行動下,未成年人法治工作者們不忘初心,深情呵護,奮力譜寫新時代未成年人法治建設的嶄新篇章。